德国足球甲级联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超通过将电视转播权出售至总共208个国家和地区的81家海外媒体机构,至2010年每年可进账约合9.52亿欧元,即便是排名最末的球队也可分得约4,500万欧元[127]。 然而,德甲正试图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海外市场的差距缩小,至少部分赶上。 现时这项德国最高级别的足球赛事也已被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转播[128]。 例如2009年,德甲在周五或者周六日的比赛会在美国进行现场直播,在亚洲的日本、香港和马来西亚目前至少每轮转播两场比赛,在中国大陆的直播场次甚至达到每轮5场[129]。 而在2013年11月25日,由多特蒙德主场对阵拜仁慕尼黑的一场焦点比赛共吸引了全球20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现场直播,这也打破了德甲历史的转播纪录[130]。 柏林赫塔由于违反规定擅自提高球员工资而被取消参赛资格,俱乐部也因此被勒令降级至第二级别的地区联赛。
出现波动的也只是参赛队伍的数量(16、18、20)和降级名额的数量(2至4),有时也会通过举办保级附加赛来确定升降级的名额。 直至1969年,积分相同的球队不是计算净胜球差,而是计算净胜球商数。 三分制自 赛季起实施,在此之前,球队胜、平可分别获得的分值为2分和1分。 柏林赫塔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继承自纳粹德国的帝国体育场,曾经是193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和2006年世界杯的决赛场地,建筑宏大,气势磅礴。 相比之下,柏林联在东德时期就长期受柏林迪纳摩的压制,他们的主场老林务所畔体育场虽然是专业足球场,但是比较小,只有2万多个席位,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站席,从卫星地图上也可以看到两个球场显著的大小差异。 巴登-符腾堡州的首府和第一大城市是斯图加特市,这里除了有本赛季的升班马斯图加特足球俱乐部,还有美军欧洲司令部,中学历史中所学“马歇尔计划”的最初设想也是在斯图加特的一家歌剧院所提出。
为了保持竞争力,一些所在城市规模较小的球队例如緬恩斯、比勒費尔德和亞琛等也新建或改建了它们的球场。 跨入新千年后,德甲球队随即连续2次进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拜仁慕尼黑于2001年和勒沃库森于2002年)及1次进入欧洲联盟杯决赛(多特蒙德于2002年)。 拜仁慕尼黑在2001年获得的欧冠奖杯是德甲球队于2000年代唯一一次在欧洲赛场上夺冠。
然而,也有其它几支球队曾因违反牌照条件被罚款和扣分[20]。 德甲联赛中规模最大的体育场是位于多特蒙德的西格纳伊度纳公园,可容纳81,365名观众[98]。 其次是可容纳75,000人的慕尼黑安联球场[99],可容纳74,475人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100]和可容纳61,973人的盖尔森基兴费尔廷斯竞技场[101]。 期间也获得过冠军的其它球队包括多特蒙德(2002年、2011年和2012年)、云达不来梅(2004年)、斯图加特(2007年)以及在2009年首次夺冠的沃尔夫斯堡[32]。 如果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听起来还有些陌生的话,那么其中的鲁尔区将会是更为耳熟能详的,中学会学到这个世界上著名的工业连片区。 鲁尔区有两只德甲球队,一支是位于鲁尔区北部盖尔森基兴的沙尔克04,由于盖尔森基兴曾经是欧洲采煤中心,沙尔克04常被称为“矿工”。
2007年,德国职业足球的最大直接雇主为拜仁慕尼黑,共有250名直雇员工在其营业场所工作;而人数最少的杜伊斯堡和科特布斯仅有16名直雇员工[155]。 每个周六比赛日的下午,德國公共廣播聯盟会通过电台节目对德甲进行报道及现场广播。 在德甲单个赛季结束时位居积分榜首位的球队即为德国足球冠军,并获颁冠军银盘。 此外,夺得3次以上德甲冠军的球队可以在队徽上加印1颗冠军星章,夺冠5次以上为2颗, 10次以上为3颗, 20次以上为4颗以及30冠以上为5颗。
卡尔斯鲁厄、弗赖堡和沃尔夫斯堡等一些新崛起的球队在其首个德甲赛季中便获得了欧洲联盟杯的参赛资格,卡尔斯鲁厄甚至在1994年进入了欧洲联盟杯半决赛[55]。 而长时间位于德甲的一些传统强队例如法兰克福、门兴格拉德巴赫和凯泽斯劳滕则在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首次降级[56]。 德甲还在1980年的欧洲联盟杯中包揽了半决赛的全部4支球队,这一成就迄今尚无其它国家联赛可以实现[44]。 尽管观众人数自 赛季以来便已持续下降,但最显著的还是从 赛季的630万人次下降至 赛季的540万人次, 赛季则达到最低点,录得500万人次,平均每场比赛仅为16,372人[41]。 除了丑闻的影响,在当时还有其它的原因的造成观众减少,其中包括体育场缺乏舒适性以及电视覆盖率的增加。
2005年建成的安联球场位于城北的荒野之中,距市中心接近10公里,附近还未大规模开发。 在 赛季,德甲18支球队的总预算支出超过6亿欧元,其中仅拜仁慕尼黑便达到了1亿欧元[150]。 但在一些新闻机构所列出的预算结构表中有个别情况遭到否认,主要是由于部分球队开支被纳入职业球员预算[注 3]。 德甲球队的预算在多年以来始终维持增长,直至垄断德甲电视转播权的基尔希集团在2002年春季破产后,才成为随后一段时期缩减预算的转折点。 为了弥补高额赤字以及电视转播分红的大幅度下降,几乎全部18支德甲球队都被迫进行裁员和减薪,并允许大部分球员自由转会[147]。 而尽管破产案导致电视转播分红暴跌,也没有造成德甲球队因无力偿债而破产,这是因为各球队的收入来源在此时已有相当广泛的分布。
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和德国电视二台在1965年至1980年代初期间向德国足协支付的费用仍仅为每年647,000德国马克,但在随后的时间里,由于私营电视台的竞争,联赛转播权的价格急剧攀升。 在公共转播机构于 赛季为德甲转播权支付了1,800万德国马克后,私营电视频道RTL在紧接的赛季中为购得赛事首播权共花费了4,000万德国马克。 至1992年,德国卫星一台购买的首播权费用达到1.4亿德国马克。 基尔希集团则在 赛季为成为德甲的独家转播商而向德国卫星一台、德国体育一台和普莱米尔电视台支付了约3.3亿德国马克[120][121]。 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东欧集团在1990年代初瓦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根据博斯曼法案的判决结果,欧洲各国足协被迫解除对于来自其它欧盟成员国球员的参赛限制[157]。